第一組:語言A,分為文學、語言與文學兩門課程。簡單來說,就是學生的母語或者是在學術層面最強勢的第一語言。IB對母語學習的強調是其有別于其他國際課程的一大特色,這也是IB致力于做好本土化的具體體現。
基于體制內教育的語文基礎和文學造詣,大部分中國學生會很自然地選擇中文文學A。在外灘君看來,IB中文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強調整本書的閱讀和學習,以及訓練學生對母語文學敏銳的感受力和鑒賞力,同時兼具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。
第二組:語言B。即第二語言,中國學生一般會選擇英語B。在中國,由于很多學校不開設第六組藝術選修課程,也有不少學生會再學一門二外,如西班牙語、日語、法語等。
第三組:個人與社會學。包括歷史、地理、經濟、工商管理、哲學、心理學、社會學、社會與文化、全球社會中的信息技術等學科。
第四組:實驗科學。包括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設計、環境系統等學科。(值得一提的是,第三、第四模塊中有一門比較特殊的跨學科的課程,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societies,是提供給從體制內轉過來的文科生的,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)。
第五組:數學。數學為必修課,強調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。包括:普通數學、高等數學、數學研究等不同難度的課程,供具有不同需要的學生選擇。
第六組:藝術。包括視覺藝術、音樂、戲劇、舞蹈、電影制作等。它告訴學生,藝術是需要被慎重對待的,是我們感受美、表達美的重要途徑。
除了上述六門學科外,IBDP課程最重要的特征則體現在“水仙花”的“花蕊”中,即IB的第二類課程——核心課程:認識論TOK、擴展論文EE、創造行動與社區服務活動CAS。
認識論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,顧名思義就是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,鼓勵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質疑,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知識與經驗,防止認知偏見與主觀臆斷,增強學生以理性基礎進行思辨和表達的能力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,從數學角度看,1+1=2,但從物理角度看,由于本質相同,一堆糖加上一堆糖就不等于兩堆糖。
擴展論文則特別像國外大學的訓練,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,設立課題,進行獨立研究,同時學習和掌握學術性論文的寫作規范和技巧,最終寫出一篇4000字的研究論文。這一門課程可以說是提前訓練了學生在國外大學的基本生存技能。
創造、行動和服務則是我們常說的學生活動。只不過不同于以往被動參與,或是單純地選擇興趣社團,CAS更強調學生自己開發興趣、設計目標、解決問題,在過程中不斷反思和完善,關心服務社會與他人,培養團隊精神,增加社會責任感。
更多相關信息
蘇公網安備3201130232266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蘇B2-20190120 蘇ICP備17009794號-33 版權所有:南京課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Powered by marler.cn